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6日电 (林榕生)4月6日,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德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宁德实践基地”)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宁德市召开,传达省研究中心2023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汇报宁德实践基地2022年度工作情况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

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去年宁德实践基地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宁德作为新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把研究阐释新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紧密结合、有机贯通,高起点谋划基地建设、高标准推动工作落实,在理论学习、思想溯源、学术研究、宣传阐释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浸润人心。
一年来,宁德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省研究中心有关座谈会精神,专题研究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管理办法、经费保障等有关事项;成立实践基地组织机构,设立实践基地办公室,对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研究制定方案,提出6个方面18项主要工作任务,力争通过4年时间深入实施“五个一”行动,打造研究阐释新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理论高地。
同时,整合院校和各级各单位社科理论工作资源,探索建立与国内、省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沟通合作机制,努力构建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协调创新的社科理论工作格局。
近年来,宁德师范学院建设了“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研究中心”“精准扶贫与反返贫研究中心”“闽东之光研究院”等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平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整合校内学术资源,成立5支协同创新团队,相关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其他省部级项目40项,获得福建省社科奖1项。
宁德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魏远竹表示,将进一步整合闽东学术资源,增强研究阐释的合力;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突出研究阐释的重点;拓宽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宁德基地的品牌。
按照溯源性、实践性、代表性原则,宁德市还在各地和市直有关单位遴选设立首批21个特色鲜明的实践点,为开展专题研究、理论引领、实践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屏南仙山学习教育基地实践点位于被誉为“北方少有,南方仅有”的高山牧场——屏南县仙山牧场,包含仙山学习馆、“摆脱贫困”造型雕塑、读书石、青云台、仙山草场,中共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驻地纪念碑,读书班会议室旧址等学习参观点。
2022年8月,屏南县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被列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当地官方表示,基地已成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基地。
一年来,宁德市通过策划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全市理论骨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组建市委宣讲团开展集中宣讲,带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主题宣讲活动,持续提升“理论宣讲轻骑兵”“学习大军”工作品牌,引领全市上下从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深刻感悟新思想真理力量等。
在福安市,福安市实验小学阳泉校区通过构建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综合实践和评价管理“四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体系,以主题式、项目式等方式,深入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师生感受习爷爷为闽东留下的宝贵财富。
福安市实验小学阳泉校区校长郑芝玲表示,将坚持系统推进、融合育人,持续深化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
2023年,宁德实践基地将持续在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学习宣传、加强学术交流、强化保障支撑、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工程”,探索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原创性、特色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资源整合、人才引进培育和工作力量保障,健全落实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实践基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着力把宁德打造成为学习宣传研究新思想的理论高地、传播高地。”梁伟新表示,要结合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拿出走前头、当先锋的奋进姿态,以更高要求、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扎实推进宁德实践基地建设。
会上,与会代表分别围绕新思想溯源研究、党校系统教育培训、党的作风建设主题实践点建设运行、深化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打造思政教育品牌等内容发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