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三明:多措并举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4日电(叶艺琳 王小娴 陈春生)天刚刚擦亮,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马大姐家的智能音箱就开始播报闹钟。伴随着整点报时的声音,视力一级全盲的马大姐起床穿衣、整理被褥,迈开步走出房门,她顺着扶手利索地走向隔壁的厨房内洗漱、做饭……自理许多生活小事,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马大姐便利的生活源于三元区去年的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近年来,三明市三元区残联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落地落实,切实改善了残疾人居住环境,并助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阮学件体验公厕无障碍设施,王小娴摄
阮学件体验公厕无障碍设施,王小娴摄

  “我们多次走村入户开展无障碍政策宣传普及、上门调查摸底,希望把惠残助残政策传达给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改愿改尽改全覆盖。”三元区残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摸底情况以及符合改造对象人数,三元区的岩前镇、莘口镇、白沙街道以整镇、整街改造的方式推进先行试点项目。同时,围绕残疾人家庭实际需求,通过“量身定制”的方式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人员每到一户,都会与残疾人及家属悉心交谈、深度沟通,耐心地询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最终结合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相关规范标准制定“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改造方案。

  “你把平时生活行动的轨迹演示一遍,我们跟施工队测量人员一起再核对一遍细节上有没有疏漏。”在三元区白沙街道老朱的家里,区残联工作人员上门就改造项目与老朱进行最终确认。

三元区残联工作人员上门了解老朱的改造需求,王小娴摄
三元区残联工作人员上门了解老朱的改造需求,王小娴摄

  这是工作人员第三次来到老朱家,老朱幼年时因患脊髓灰质炎导致双下肢萎缩,无法像正常人站立行走,只能依靠两张小板凳代替双腿“行走”。

  在多次实地勘查、倾听需求后,区残联为他家进行了低位灶台、低位猫眼、升降淋浴器、升降晾衣架、报警装置、卫生间扶手、智能设备等项目改造,缓解和代偿他因双腿残疾带来的生活不便问题。

三元区残联工作人员入户了改造需求,王小娴摄
三元区残联工作人员入户了改造需求,王小娴摄

  为更加精准地满足残疾人家庭改造的特殊性、多样性需求,三元区残联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第三方协议机构统一组织施工,既避免残疾人对改造项目的模糊概念,又解决偏远农村改造不便等实际问题。2022年度共投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19万元,如期完成改造68户,验收回访满意度达100%。

  在三元区江滨路永利公厕,门口的坡化改造、加装的防护栏,拓宽的公厕门,宽敞的使用空间……受邀参加无障碍改造提升项目体验的阮学件独自驱动手动轮椅进入无障碍公厕,模拟如厕过程。“没想到坐着轮椅在外上厕所也能如此方便了。”阮学件笑呵呵地说,对公厕的改造十分满意。

  2022年,三元区打造了5个无障碍示范样本项目和1个无障碍示范区,同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到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同部署、同推进,不断提高各类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全方位提升了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新建和改造场所基本都设有轮椅通道、扶手和缘石坡道,电梯设置低位按钮、盲文按钮、扶手、镜面、播报音箱等,无障碍卫生间设备基本齐全都能正常使用,坡道平缓顺畅,道路都铺设有盲道,盲道凹凸感明显,比较顺畅,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也全部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做到家庭无障碍与公共无障碍有效衔接,让残疾人顺畅走出家门,共享高品质生活。”三元区残联副理事长陈强说。

  下一步,三元区将竭力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事业中,不断加强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督查,力争为残疾人创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做出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