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31日电(牛效礼 宋民一)近年来,晋江市民政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指示精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紧紧围绕失能家庭所盼、失能老人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失能家庭、失能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失能老人安享晚年,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家住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的施某练,76岁,有高血压,脑出血等病史。现下肢无力,无法自主站立行走,需人搀扶,右手半肢瘫痪无力,大小便失禁。像施某练这样的重度、中度失能对象,晋江全市共有1500余名。
如何让这些失能家庭和失能老人从“困境”中走出来,让失能家庭成员安心工作生活,让失能老人安享晚年,考验着民政部门的责任与担当。对此,晋江市民政局筑牢民生底线,与泉州市医保局晋江分局深度合作,于2020年7月,在福建省率先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以下简称“长护险”),为失能老人安享晚年开辟新路径,提供新保障。
“长护险,是对于护理费用的经济补偿。推行‘长护险’最大的益处之一,就是让失能老人能得到专业人士的照顾,有尊严地生活。”,晋江市民政局副局长洪智育介绍,因失能对象意愿及经济状况不同,工作中,他们分别推出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的多种方式供选择,保障失能、半失能对象都能得到民政部门和社会的关爱。
据了解,2020年7月以来,晋江便在相关镇街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长护险”参保对象覆盖包括职工医保参保对象和其他城乡居民的全社会全年龄段人群。保险资金发动政府、社会、集体、家庭和个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实现多元化筹资。项目把重度失能人员、轻度失能人员、失智人员等纳入待遇享受对象保障范围,依托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解决失能家庭看护难、照顾难、护理费用高等实际难题,提高长期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和人文关怀水平。
泉州市医保局晋江分局副局长陈清漂介绍,“长护险”经过近三年多的具体实践,扭转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象,将晋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拓展了“晋江经验”民生内涵,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让更多家庭了解、支持、加入到“长护险”中来,晋江市民政局与泉州市医保局晋江分局及各镇街一道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并分批次提供居家护理试体验服务。
“每批提供居家护理试体验服务为2个月,试体验服务过程中,体验对象不用支付费用。”,晋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体验对象认可“长护险”后,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机构护理、社区护理或居家护理。
据了解,晋江对“长护险”按照购买服务的模式进行,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在服务项目、服务频次和服务时长上都有严格规定。
据不完全统计,“长护险”推行三年来,晋江参保人数338823人,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对象和全市1/5村居。现有各类定点专业服务机构16家、在岗专业护理员超160人。累计为799名重度、765名中度失能对象(居家护理1502人、机构护理50人、社区护理12人)提供护理服务12.92万日次,为686个失能家庭提供辅助器具补助租购服务2.9万件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0月以来,接受长护险服务的对象1319人的住院人次、住院医疗费用、住院医保支出呈负增长,分别为-35.2%、-47.48%、-43.09%,与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群体比较,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低了27.76、44.28、40.62个百分点,实现了养老服务业、失能个体、失能家庭、医保基金各方共赢的局面。
眼下,晋江市民政局与泉州市医保局晋江分局将保障关口前移,在全市试推失能预防干预项目,预防或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发展,通过宣传、培训、赋能训练等项目,提高干预对象的认知度,使他们通过参与项目活动,提高自理能力和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减轻失能失智的发生发展,减轻长护险基金支付压力,从总体上降低社会和家庭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