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2022科创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2中国医药企业科创力观察报告》《2022年度十大科创突破》,揭晓“科创坐标平台”和“中国企业科创力30强排行榜(2022)”,并在会后正式推出中国企业科创力TOP 100榜单。圣农集团凭借“圣泽901”白羽鸡种源项目在会上摘得“202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
国外种源垄断
鸡肉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白羽肉鸡占据过半市场份额,在我国肉鸡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农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特点,长期以来,国内企业100%依靠进口种鸡繁育商品鸡,种源受制于人,带来种雏鸡成本高、引种数量变动多、疫病输入风险大等问题。据了解,中国每年进口百万套祖代鸡,年引种金额达数千万美元。
白羽肉鸡种源长期被国外育种企业垄断,德国的安伟捷、美国的科宝,把持着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每年进口超过100万套祖代鸡,进口价格从最初的每套5美元上涨到37美元。种雏鸡费用成为祖代鸡养殖最大的成本支出,占比约33%。
“没有原种,靠外国人,即使规模再大,行业也看不到未来。”傅光明深知,没有核心技术,就永远拿不到产业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打破科技封锁
为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迫切需要补齐农业短板,打破技术封锁,稳住农业基本盘。
圣农深知责任重大、使命空前。
2011年,圣农集团开始准备白羽肉鸡育种,计划用10年时间,掌握白羽肉鸡的核心技术。圣农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原种鸡群疫病净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邀请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多位知名专家参与其中。
2019年,圣农集团分别采用进口祖代鸡和“圣泽901”进行数百批次对比试验。同年,“圣泽901”被送往农业农村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性能测定。
对比试验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圣泽901”本土适应性强、遗传稳定,父母代种鸡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商品代肉鸡增重快、产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综合性能不低于国外进口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合在我国各地区饲养。
随着“圣泽901”白羽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中国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白羽肉鸡核心技术,预示着中国白羽鸡行业的全面自主,对我国禽肉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用10年来做育种,一共投资了14亿元,目前培育出11个品系和一个配套系。过去3年,我们养了近20亿羽鸡,经过1000多批次和国外品种的对比试验,圣泽901所有指标都好于或等于国外白羽肉鸡。”傅光明说。
2022年以来,圣农推广新品种父母代400多万套,预计全年将推广父母代770万套,占全国10%-15%的份额。目前,圣农已建成2000万套父母代产能,计划在2025年实现2000万套父母代鸡销量,达到国内40%的市场占有率。
种业翻身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战。”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业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是打好翻身战的重要举措。
福建山好水好,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甘薯、青梗菜、花椰菜等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鲜食玉米、食用菌、茶树、果树等特色种业实力不凡。
作为福建首个自主培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圣泽901”配套系的成功,实现了畜禽种业的新突破。
据悉,“十四五”期间,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专门安排1000万元,支持白羽肉鸡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持续推进白羽肉鸡配套系选育和示范推广。
“‘十四五’期间,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要突出粮食安全、特色优势、闽台融合,着力提高品种创新能力。”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林金华表示。
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圣农表示,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强化科企融合、持续推进创新,加快提升品种核心竞争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向“成为世界级食品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