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日电 (邱淑娟)“这样的英语课堂越来越有意思了。”福建省将乐第四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吴思涵深深地被英语老师陈发珍的课堂吸引。

陈发珍是一位从事三年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她一般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听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孩子们经常产生学习疲倦容易走神。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系统运用到课堂后,陈老师不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她依托集成化的课堂控制体系,灵活控制学习终端,实现学习资源实时推送,孩子们激情满满,频频举手参与学习活动,连平时内向的学生都活跃起来。每位学生在课堂的互动指数生成数据,陈老师能更精准直观地接收课堂学习情况,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2013年教育部启动的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这一项目的升级版,其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应用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近日,将乐县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融合示范课观摩活动,全县中小学近百名老师参加了活动。
“请同学们通过屏幕的古诗接龙视频,将你们学过的或者有另外建议的内容反馈在屏幕中。”谢丽丹老师在语文示范课上利用2.0提升工程,通过平台资源整合,互动功能运用,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深入讨论,教学现场互动和谐,师生完全融入智慧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三十余年的谢丽丹老师说:“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及时调节教学过程,不仅加强了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智慧课堂教学的优质效果。没想到,老教师的课堂也焕发出新魅力。”
据了解,2021年11月至今,将乐县教育局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作为一项牵涉面大、持续时间长、考核严格细致的教师培训工程,开展线上培训涉及1720人次,线下培训举办5场次,并按照“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心全力打造“减负、提质、增效”的智慧课堂,赋能美好未来。(完)